SWAG台湾极品高潮内射,久久精品国产护士电影九一,国产一区二区精品蜜臀av,手机av免费在线观看不卡,啊轻点灬大JI巴又大又粗A片,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看片,91天堂在线观看一区二区,日韩av一卡二卡三卡不卡

top
| 我的位置:貨幣金銀局 > 貨幣金銀局 > 反假貨幣工作 > 典型案件

2020年審結典型假幣案例

 字號 文章來源: 2021-07-12 15:10:27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一、平某某、孟某某等偽造、購買假幣案

簡單案情:2019年初,被告人平某某在邯鄲租住地,通過網絡平臺購買打印機、防偽紙和電子模板,偽造10元面額人民幣100多張,并與同學被告人常某某合伙將部分偽造的人民幣花掉。2019年3月平某某來到石家莊,3-5月期間先后與被告人常某某、丁某某合伙在石家莊租住地,共同偽造10元、5元面額人民幣,并將部分假幣到附近小賣部以購買商品找零兌換成真錢。期間,被告人孟某某、張某某得知平某某偽造人民幣,先后兩次向平某某購買假幣,累計630張,計4500元。2019年5月21日,石家莊市橋西區派出所接到相關線索,對平某某住所進行搜查,抓獲平某某和丁某某,查獲電腦、打印機、電子版、油墨和防偽紙等設備材料,10元假人民幣成品、半成品69張;5元假人民幣成品、半成品168張。當月23日,孟某某抓獲到案。常某某、張某某主動投案。

裁判結果:2020年9月27日,河北省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以偽造貨幣罪判處平某某有期徒刑4年,并處罰金人民幣6萬元;以偽造貨幣罪判處被告人常某某有期徒刑3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以購買假幣罪判處被告人孟某某有期徒刑1年3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以購買假幣罪判處被告人張某某有期徒刑1年,緩刑2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丁某某偽造貨幣罪的事實部分,有的尚不清楚,發回石家莊市橋西區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此案被告人均為90后,偽造貨幣的主犯均是1999年以后出生,犯罪分子低齡化特征明顯,是利用互聯網打印假幣犯罪的典型案例。

二、梁某、黃某某出售、購買假幣案

簡單案情:2019年3月17日,被告人黃某某到南寧市被告人梁某住處,將用于購買假幣的2萬元現金交給梁某,并提出何時取走假幣實物等通知。2019年3月18日晚上,黃某某打電話給梁某要取假幣,兩人約定當晚在南寧市江南汽車站附近交貨。梁某從其南寧市另一住處取三箱假幣后,駕車將假幣拉到約定地點交給黃某某。黃某某將假幣放到自己開過來汽車尾箱后,駕車回賓館休息。南寧市公安民警接到線索,于當晚23時許,在賓館將黃某某抓獲,并當場從汽車尾箱查獲三箱面額為100元假人民幣共計191.66萬元。

裁判結果: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梁某出售假幣,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構成出售假幣罪;被告人黃某某購買假幣,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構成購買假幣罪。據此,于2020年2月18日以出售假幣罪判處被告人梁某有期徒刑12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以購買假幣罪判處被告人黃某某有期徒刑10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一審宣判后,原審被告人梁某不服,提出上訴。貴港市中級人民法院經二審審理查明,認為原判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維持原判,審理終結。

此案件中,黃某某是累犯,2009年以非法持有假幣罪被桂平市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五年,2013年6月滿釋放后,乘機繼續作案

三、王某某、穆某某等出售、購買、使用假幣案

簡單案情:2018年1月至11月期間,被告人王某某分別出售假人民幣給被告人穆某某、張某某、黃某、胡某某等7人,累計出售假幣11.91萬元。被告人穆某某又向劉某出售假人民幣0.5萬元。各被告人購買假幣后,長期分別結伙到四川省資陽市、內江市、自貢市、宜賓市、瀘州市、達州市、巴中市、廣安市、南充市以及湖北省、貴州省、重慶市等地,在夜間單獨或者結對乘坐出租車、三輪車、摩托車,使用假幣支付車費,獲取對方找補的真幣。其中,被告人穆某某等人為了隱瞞真實身份,逃避公安機關監管,多次盜用他人的身份證登記入住酒店。2018年11月29日,資陽市公安局雁江區分局抓獲該團伙。

裁判結果:四川省資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王某某的行為構成出售假幣罪;被告人穆某某的行為構成出售假幣罪、購買假幣罪和盜用身份證件罪;被告人張某某、胡某某、黃某、劉某等人行為構成購買假幣罪和盜用身份證件罪。據此,于2020年2月10日以出售假幣罪判處被告人王某某有期徒刑6年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5萬元;以出售、購買假幣罪判處被告人穆某某有期徒刑3年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6萬元,以盜用身份證件罪判處拘役5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0.3萬元,決定執行有期徒刑3年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6.3萬元;以購買假幣罪和盜用身份證件罪判處其他被告人有期徒刑1-3年,或緩刑,并處以罰金2-3萬元不等。

此案涉案人員眾多,團伙流動作案,手法多樣,反偵察能力強,盜用別人身份證,來逃避公安打擊。

(文章來源:最高人民法院)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