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行長 林建華
中小微企業是經濟發展的活力源泉,是創造就業、保障民生的重要載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發展,要求強化對中小微企業的普惠性金融支持。2021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延長實施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紓困幫扶力度。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下稱“武漢分行”)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政策安排,引導全省金融機構不斷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時,結合湖北省實際,全力打造政策引導、信息共享、渠道對接、服務適配、激勵約束“五位一體”的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體系,持續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的可得性和便利度。
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加強政策工具運用,支持金融機構擴大中小微企業信貸投放
2021年以來,在前期已出臺惠企政策尤其是支持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政策基礎上,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繼續實施兩項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新增3000億元支小再貸款額度,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武漢分行第一時間部署,扎實推動貨幣政策工具在湖北省的落實落地。一是壓實責任。要求全省各級人民銀行和相關金融機構落實“一把手”負責制,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工作專班,加大工作推進力度,明確工作責任和目標。二是吃透政策。全面梳理近年來再貸款再貼現、LPR改革的政策精神,厘清政策演變路徑,準確把握政策內涵,加強對全省各級人民銀行和相關金融機構的政策輔導,確保貨幣政策執行不偏不倚。三是精準管理。督促全省各級人民銀行加強對再貸款申報臺賬的審核,優化審核流程,提高再貸款審批發放效率。持續推動落實存款利率自律、明示貸款年化利率、異地存款管理等深化LPR改革舉措。四是通報考核。建立周監測、月通報制度,按周監測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貸款臺賬,按月通報各地相關工作情況,督導工作進度。
截至2021年9月末,湖北省支農支小再貸款余額439.7億元,再貼現余額113.1億元,全省“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備案延期本金486.2億元,可向法人銀行提供激勵資金4.86億元,惠及6.3萬戶企業;“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備案信用貸款本金186.1億元,可向法人銀行提供優惠資金74.2億元,惠及9萬戶企業。到2021年8月末,全省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3496.9億元,占全部企業貸款的61.7%,其中普惠小微貸款余額5493.2億元,同比增長22.5%,8月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利率5.4%,較年初下降0.2個百分點。
建設中小企業融資信用平臺,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提升中小微企業信用畫像精準性
實踐證明,推進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有助于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難題,對于銀行更加全面地掌握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更準確地為企業信用畫像、判斷企業風險具有重要的意義。2021年4月,湖北省頒布《地方金融條例》,將推進中小企業融資信用平臺建設作為地方金融工作的重要職責。武漢分行積極推動全省中小企業融資信用平臺建設工作,聯合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按照“全省統一、省市分建、數據共享”的架構建成中小企業融資信用平臺。
省級平臺目前金融機構端可根據信用查詢需求,在征得企業授權后線上獲取信用信息查詢結果,實現“零距離”查詢。政府管理端可通過協調、匯總政務信息資源,進行數據治理、安全認證后對數據進行統籌管理。在數據歸集方面,湖北省中小企業融資信用平臺在安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將數據融通,整合了約2.32億條權威政務數據,為金融機構授信決策提供多維度的信用信息數據支撐。截至2021年8月末,湖北省中小企業融資信用平臺已支持完成7.7萬家企業融資,授信6.7萬筆,授信總額2087億元。
創設“楚天貸款碼”,提供便捷化融資對接渠道,支持中小微企業“碼”上融資
對中小微企業而言,多數企業特別是初創期的企業,由于之前沒有與銀行建立合作關系,在需要融資時往往無法迅速找到合適的融資渠道。而對銀行而言,中小微企業數量眾多,銀行獲客也存在成本高、規模效應低等問題。銀企之間缺乏高效暢通的融資渠道,制約了銀企資金、服務供需的及時有效對接。武漢分行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創設“楚天貸款碼”,支持中小微企業線上掃碼、“碼”上融資,實現融資需求發布、受理、對接、反饋等一站式服務。
一是全程線上申請,流程便捷。“楚天貸款碼”后臺系統與湖北省市場監管局工商登記數據庫互聯互通,省內中小微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無需注冊登錄,通過支付寶、微信等APP掃碼進入融資申請界面,僅輸入名稱關鍵詞就能匹配到企業完整準確信息,線上選擇有合作意向的銀行。
二是需求一鍵直達,服務精準。企業能夠根據地理位置偏好精確選擇到縣(區)一級的銀行網點,最多可同時選擇兩家意向銀行對接。全省主要銀行機構與“楚天貸款碼”實現系統對接,銀行可在業務系統直接獲取企業融資申請和工商登記信息,完成內部分辦、督辦等操作步驟,交互反饋融資辦理進度。
三是實時掌握進度,公開透明。銀行配套建立高效響應機制,推行1天內受理融資需求、3天內調查收集資料、5天內初步落實授信條件、1天內反饋辦理情況,合計10天辦結的“1351”“碼”上融資服務模式。企業再次掃碼可查看最新辦理進度和銀行處理意見,融資效率大大提升。
四是動態監測督辦,質效提升。后臺構建監測指標體系,按照“符合授信條件能夠及時放款”“暫不符合條件但經培植可以達到授信條件”“不符合產業政策要求或信用記錄不良”三種情形將掃碼企業歸入授信、培植和關注三類名單,名單信息實時更新、動態調整,并作為督辦各地、各銀行機構開展融資和培植輔導的參考依據。“楚天貸款碼”于2021年9月17日上線試運行,截至9月30日,全省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已掃碼提交融資申請778筆,銀行辦結融資164筆,發放貸款5.14億元,加權平均利率4.37%,平均辦結用時4天。
“點線面”三個維度抓服務優化,精準解決融資突出問題,提升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適配性
“點”的維度實施中小微企業信用培植工程,重點解決反映融資困難的企業訴求。武漢分行建設全省統一的中小微企業信用培植平臺,按照聯合會商、分類辦理、銀行主辦、一企一策的工作方式,由縣(市、區)政府和相關經濟主管部門向金融部門推薦有潛力、有市場的融資難中小微企業名單,組織金融機構一對一開展對接服務,對符合貸款條件的及時給予授信支持,對暫時不符合貸款條件的,按照主辦金融機構提出的信用培植輔導事項,逐項開展政策輔導,通過分批輔導、滾動推進,切實幫助反映融資難的中小微企業實現融資或通過信用培植達到融資條件。截至2021年8月末,全省各級政府部門已推薦1294家納入信用培植工程,主辦行已對接1164家,為205家培植類企業確定輔導事項清單,為394家滿足授信條件的企業發放貸款33.9億元。
“線”的維度實施產業鏈“金融鏈長制”,推動金融資源整合、配置優化,滿足產業鏈核心企業及上下游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聯合出臺《湖北省重點產業鏈“金融鏈長制”工作方案》,省級銀行業金融機構負責人擔任10條農業主導產業鏈和16條重點制造業產業鏈“金融鏈長”。武漢分行及湖北轄內分支機構牽頭“金融鏈長制”工作,有針對性地制定重點產業鏈金融鏈長制具體工作計劃和方案,滿足不同產業鏈、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差異化、個性化金融服務需求。截至2021年8月末,首批試點的4條重點農業產業鏈貸款余額98.8億元,當年新增22.5億元。同時,針對香菇、艾草、青磚茶等產業鏈企業主要資產是動產的情況,出臺《關于促進湖北省動產融資業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大力推進動產融資在相關產業鏈的運用,隨州農商行創新第三方監管動產浮動質押貸款,為產業鏈核心企業發放貸款2700萬元。針對部分智能制造裝備、光通信核心企業信譽優良、與上游供貨商合作緊密的情況,出臺《關于促進湖北省供應鏈票據業務發展創新的若干措施》,大力推動供應鏈票據的使用。此外,持續推廣應收賬款融資、政府采購合同融資等業務,2021年1~9月中征平臺在線確認的應收賬款融資筆數和金額占比為41.6%、27.4%,同比分別提高2.7個、8個百分點。
“面”的維度開展首貸拓展和行業對接,培育銀企信用關系,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可得率。推動武漢、宜昌等地整合政府、銀行各方資源,建立“線上+線下”、專注服務“零信貸”中小微企業的首貸中心,為中小微企業首次貸款提供服務。加強與省市場監管局合作,動態獲取全省市場主體注冊登記信息和金融機構貸款企業信息,建立全省中小微企業無貸戶名單,組織金融機構結合名單開展融資需求摸排。2021年1~8月,新增普惠小微首貸戶數7.79萬戶,同比多增1.72萬戶。針對受疫情持續影響的文化和旅游產業,聯合省文旅廳出臺《關于用好普惠金融政策支持中小微文化企業和旅游企業繁榮發展若干措施》,舉辦2場政策宣傳活動,推動金融機構創新20余款特色文旅金融產品。在全省范圍開展文旅銀企對接活動,組織金融機構摸排998家重點文旅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支持225家企業獲得貸款42億元。
充分發揮“幾家抬”作用,強化激勵約束機制,調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積極性
為進一步減少小微企業貸款辦理環節、申請材料數量和辦理時間,提高小微企業貸款辦理效率,武漢分行在湖北全省建立了金融機構小微企業“四張清單”金融服務機制。“四張清單”分別為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授權、授信、受理回告和盡職免責清單,其中授權清單要求金融機構向社會公示其小微企業貸款的具體審批權限;授信清單要求金融機構向社會公示其小微企業貸款授信準入條件、申請材料、辦理流程、辦理時限等內容;受理回告清單要求金融機構在3個工作日內向貸款申請企業反饋貸款辦理的初步意見;盡職免責清單要求金融機構向系統內公示盡職免責內部認定標準和流程,提高小微信貸從業人員免責比例。目前,省級層面23家主要銀行機構及17個市州327家銀行及網點已完成“四張清單”的公示工作。同時,武漢分行將金融機構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情況與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運用、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綜合評價等掛鉤,加大考核評估力度。
此外,武漢分行還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對金融機構當年新發放的普惠小微首次貸款,按實際發放貸款額度的0.5‰對經辦金融機構予以財政資金獎勵。創業擔保貸款利息超過LPR-150BP部分由財政給予貼息。每年統籌安排1億元,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各地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做大業務規模、降低擔保費率、建立資本金持續補充機制和分險補償資金池。同時,將各地、各金融機構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情況納入金融信用市(州、縣)創建、縣域經濟以及鄉村振興工作考核,推動各地為金融機構服務中小微企業融資營造良好的條件。
政策建議
當前,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仍存在一些體制機制性問題,加之企業發展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日益錯綜復雜,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有了若干新表現。從中長期角度來看,在落實好已出臺的各項金融惠企政策基礎上,還應從政府、金融、企業“三管齊下”,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持續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政府層面應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和金融生態環境,支持中小微企業提升融資能力。完善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機制,積極搭建中小微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強化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共享、公開和開發利用。推動建立聯合激勵和懲戒機制,對企業違法違規行為,記入機構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信用檔案,實施跨部門多層級失信聯合懲戒。規范民間借貸行為,嚴厲打擊金融欺詐、惡意逃廢債、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加強金融知識普及宣傳,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風險防范意識,提升金融工具運用能力。探索建立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提供中小微企業貸款貼息和獎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資本補充等,健全貸款風險獎補機制。建立政府性融資擔保考核評價體系,突出其準公共產品屬性和政策性,逐步取消盈利考核要求,提高擔保放大倍數,降低擔保費率。
金融層面應持續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對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金融管理部門強化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和結構調整功能,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開展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繼續實施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和戶數“兩增”要求,進一步放寬普惠型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清理規范不合理和違規融資收費,對違規收費及借貸搭售、轉嫁成本、存貸掛鉤等變相抬高中小微企業實際融資成本的問題加強監管檢查。商業銀行強化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硬科技”和“軟環境”,在貸款定價、風險管控、信息挖掘與整合等環節充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賦能,提高對中小微企業的信用識別能力,持續提升信用貸款的發放比例。持續優化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的內部資源配置、績效考核和盡職免責安排,努力構建“敢貸、愿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
企業層面應穩健誠信經營,不斷提高自身信用水平。一方面,聚焦主業,在培育核心技術、核心工藝、核心能力上下功夫,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健全財務制度,合理選擇融資方式,控制融資杠桿。此外,還應守法誠信經營,規范社保、稅收等繳交行為,為自身持續積累可識別可運用的信用信息。
(原文刊載于《中國金融》202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