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和解放區的日益擴大,我國北方的解放區逐漸連成一片,各解放區的軍民交往、物資交流日益頻繁。然而當時各解放區的財政金融還沒有統一,各個解放區都有自己的銀行,并各自發行貨幣。當時晉冀魯豫有冀南銀行、山東有北海銀行、晉綏有西北農民銀行、陜甘寧有陜甘寧邊區銀行。成立解放區統一的銀行和發行能在各解放區流通的貨幣,成為當時亟待解決的問題。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策劃的大型融媒體報道《紅色金融路》,今天播出第34集,記者來到了河北追尋華北財經會議的足跡。
河北武安市的冶陶鎮,是個歷史悠久的小鎮,因冶鐵和陶器所聞名。上個世紀40年代,不管是山西的糧食,河南的布匹,還是天津的食鹽等,都在這里集散。因為經濟較為發達,群眾基礎好,這里成為了晉冀魯豫邊區的政府駐地。當地有句話叫做無閣不成村,閣說的就是每一個村子都有城墻、門洞還有閣樓和外界相通。在1947年的春天,來自全國各個解放區的55名代表,走進了冶陶,著名的華北財經會議就在這里召開。
由于解放戰爭的爆發,在抗日根據地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各個解放區,依然停留在原來的自給自足、自然分散的狀態。各個解放區的貨幣有個特點,就是僅限于在本地流通。從延安來冶陶開會的董必武和家人對此有著切身的感受。
董必武之女 董良翚:到了這里,母親拿陜甘寧邊區的票子想買點吃的,結果當地的老百姓不認這個票子,不賣。這個事例就說明了統一邊幣是大勢所趨。
華北財經會議原定于1947年3月1日召開,由于晉綏、陜甘寧邊區的代表未能通過封鎖線,直到3月25日才趕到會上。會議重點討論了三個議題:人民負擔有多大,能支持多久?一個士兵的生活標準有多高,始能維持?最低限度需養兵多少,始能繼續作戰?
邯鄲銀行黨委書記 鄭志瑛:整個共產黨的解放區的各區代表全部參加了,也就是當時共產黨領導的幾乎所有的解放區。
1947年,處于解放戰爭由戰略防御進入戰略反攻的關鍵時刻,動員一切力量支持解放戰爭是當時最為緊迫的任務。但是研究紅色歷史的邯鄲學院郭教授卻認為,老一輩共產黨人具有全國視野、發展眼光,華北財經會議在戰爭的緊要關頭,目標是發展生產,緩解軍需和人民負擔之間的矛盾。
邯鄲學院歷史學教授 郭秀芬:華北財經會議,最后的綜合報告里面,對人民的負擔有著明確規定,而當時的戰爭形勢,雖說軍需還十分緊張,但是對人們的征收,為了保障民力,有著嚴格的規定和執行。
這有一份材料,對當時征收的標準,有著明細的記錄,不能使人民的負擔過于沉重。所以這次會議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成果,就是緩解了軍需和人民負擔之間的一個矛盾問題。
為期近3個月的華北財經會議,經過了認真討論,聽取了各個解放區代表的意見,形成了許多重要的決議。例如,人民負擔最高不能超過其生產量的20%;一個士兵的年費用不得超過16石小米;養兵數量不能超過人口的1%至1.5%;從發展經濟中保障戰爭供給;金融貨幣的主要任務是平穩物價,促進經濟發展。
華北財經會議形成共識,決定在太行成立華北財經辦事處,落實會議決定,統一華北各解放區財經政策,調劑各區財經關系和收支。1947年7月中旬,華北財經辦事處籌備成立,董必武任辦事處主任,辦公地轉移至河北平山西柏坡。
河北平山縣的西柏坡,是共產黨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就是在這里黨中央成功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并且從這里出發走向了建設新中國的宏偉大業,在70多年前,解放戰爭進入到了最關鍵的時期,黨中央對于各解放區之間的經濟和金融戰線的統一工作也進行了至關重要的戰略部署。
隨著解放戰爭的發展,大兵團正規作戰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在這種情況下,原有的那種靠繳獲來補充自己、打下一仗的方式,就越來越不行了。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組織自己的工程生產,組織自己的交通運輸線,包括鐵路、公路、水運,這些都需要建設。在西柏坡中共中央財政經濟部舊址里,專家們向記者講述了那段歷史。
河北錢幣博物館副館長 董悅芳:在財政、經濟、金融方面,都做了一些具體的工作目標,主要就是財政經濟的統一管理。有一個標準是,收支平衡下,就不再額外發行貨幣來保證軍需供應了。這一系列舉措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軍需供應,也穩定了金融市場。
河北師范大學教授 戴建兵:統一以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貨幣統一。比如說都買糧食,冀南鈔多少錢可以買多少糧食,晉察冀多少錢買多少糧食,然后確定的幣價,兩行的發行數字我們是掌握的。
在統一各解放區財政經濟的過程中,黨中央領導的財政經濟管理機構,統一掌握貨幣發行權,控制貨幣發行量,保持解放區貨幣比價基本穩定,來穩定物價,受到了群眾的擁護。
各解放區財政經濟的統一,全力支援了解放戰爭,物資流通和商業貿易也更為便捷。華北財經會議為新中國財政經濟工作的建立,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的成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來源: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