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推廣央行志愿服務品牌】
念好“三字訣” 為了心中那一抹“藍”
——南京分行“南博藍”志愿服務隊活動側記
為了拓寬央行志愿者服務陣地,建立志愿者學習、交流、奉獻、成長的長效機制,南京分行開拓思維、創新形式,自2018年以來,與始建于1933年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建立合作機制,在分行機關和營管部開展文博場館志愿服務活動。他們懷揣純粹、澄明的志愿初心,念好“恒、專、暖”三字訣,用腳步丈量南博“一院六館”的角角落落,開啟了一場與眾不同的文博志愿之旅。
一是貴在“恒”字。藍色,是天空的顏色,純粹、澄明;藍色,是大海的顏色,浩瀚,深遠;藍色,也是南京博物院志愿者的顏色?!澳喜┧{”志愿者即得名于南京博物院身著藍色馬甲的特點。志愿者利用節假日時間到場館服務,按照南京博物院志愿者章程,團隊志愿者每人每年至少達到120個小時服務時長,平均每個月10個小時,但他們牢記志愿者初衷的“奉獻”二字,堅持不懈走在做公益的路上。有的隊員因到外地借調、交流等工作原因,或者懷孕生子、在職攻讀學位、身體欠佳等個人原因暫時離開團隊,每年3月份將會持續補充新隊員,在新老隊員的接力中,南京分行“南博藍”目前在線團隊成員10人,人員更替,但旗幟不倒。平時的雙休日能看到他們的身影,游客量較大的春節、五一、中秋、國慶等法定節假日,依然能看到他們的身影。截至2020年1月末,南京分行志愿團隊在南京博物院提供總次數230次、總時長1852小時的志愿服務。2018年度獲得團隊年度新秀獎,2019年度團隊中1位志愿者獲得年度優秀個人稱號。做一次志愿服務不難,難的是一天天、一年年,持之以恒的“韌勁”。
二是難在“專”字。成為一名合格的文博志愿者,要做的功課有很多。在歷經志愿者招錄的面試、筆試、培訓、實習和轉正考核等層層“關卡”后。“南博藍”志愿者面臨的“專業”考驗才剛剛開始,從經濟金融到文物歷史的跨度,架起志愿者與游客溝通的橋梁需要的是專業精神。到民國館怎么走?老茶館開放時間是幾點?現在展出的“鎮院之寶”是什么?“金獸”在哪個展廳?為什么把“銀縷玉衣”、而不是“金縷玉衣”列入十八件鎮院之寶?藝術館、特展館都有什么展品?除了參觀路徑、預約方法、展覽咨詢、門票價格、活動安排、展品位置等常規咨詢,還有問到文物的來歷等背后故事,以及與南京歷史相關問題,對于每一位游客的咨詢盡最大努力給予準確答復,指錯了地方就可能面臨被投訴的風險。尤其是涉及文物展品的問題,因文物保護維護需要,鎮院之寶往往是定期而不是長期展出,志愿者需要熟知場館最新變化,不斷更新資料儲備。志愿者們刻苦學習、博學鉆研,努力成為無所不知的“智多星”。從普通志愿者到講解員需要知識的積累和實踐的歷練,目前,已有一位志愿者通過了院史考核,離講解員的身份又近了一步。
三是樂在“暖”字。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南京博物院,在2019年實行全員預約與限流的情況下,游客量仍然大幅增長,全年參觀人數達到4168971人次,創下歷史新高。在這里,志愿者與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相遇,他們中有耄耋老人,有幼兒園小朋友;有從全國各地來的游客包括港澳臺同胞,還有不遠萬里前來參觀的國際友人。有時候也不乏提出刁鉆古怪難題甚至“胡攪蠻纏”的游客。比如,有次在游客中心,一位外地游客在大眾點評看到的還是一年前的舊信息不需要預約,到了現場發現需要預約,且當時預約名額已滿當天無法進館,于是大吵大鬧。志愿者唯有耐心、細致做好解釋工作,不斷安撫激動情緒,手把手教會如何預約。遇到游客發生不文明行為時,上前制止也需要溝通的智慧和技巧。即使全天站了6個小時腿腳已經酸痛腫脹、即使上千次地回答已經口干舌燥,志愿者們始終牢記“奉獻 有愛 互助 進步”志愿精神,尊重每一位游客,以熱情、友善、耐心相待,盡己所能為其排憂解難,讓每一位游客感受到溫暖和熱情,聽到那一聲聲真誠的“謝謝”是志愿者最大的快樂?!澳喜┧{”志愿者的工作崗位是當天隨機安排的,南京分行“南博藍”團隊成員從來不挑崗位、不畏困難,積極配合值班老師的安排,多次受到點名表揚。南京博物院志愿者來自各行各業,在這個擁有450名志愿者的大家庭中,分行志愿者們讓更多的人認識了人民銀行,也了解了人民銀行志愿服務精神風貌。
(人民銀行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