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印“國家名片”的“馴”機手
——記全國勞模、工人高級技師劉惠春
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北京印鈔有限公司劉惠春名列其中,榮獲“全國勞模”稱號。他始終工作在鈔券印刷一線生產崗位,掌握鈔券印刷全工藝流程,精通鈔券凹印,絲網印刷,技藝精湛。他以榜樣的力量,影響和帶動更多人,為祖國印制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1985年夏天,一個十五歲的小伙子從街坊那里聽到北京印鈔廠(北京印鈔有限公司曾用名)技校招生的消息,他第二天就報了名。情理之中——他的人生軌跡將與大多技校畢業的工人們一樣,繞著機臺“比、學、趕、超”;意料之外——盡管他一直沒有離開機臺,卻將平凡的工作完成得如此出色。這個小伙子叫劉惠春,是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首位行業級技師、北京印鈔有限公司(下稱北鈔)主任技師。
讓機器聽話,半輩子“挪”出來的絕活
三十多年,他跟機器長在一起,先后在十二個機臺當領機,成為公司凹印工序首席技術帶頭人,他走到哪里,好成績就跟到哪里。他所在的機臺設備保養最好,質量、產量、墨耗指標均完成出色,大家都想和他“搭幫”干活。曾經有臺產品作廢率很高的“老大難”凹印機,車間領導安排劉惠春去當機長,三個月,他就創造了作廢率最低的佳績。
漸漸地,降低作廢率,提高產品轉換速度,成了劉惠春的拿手好戲。2012年,公司產品轉換通常要四天,而他創下了16小時的記錄。這實力,就是從垛紙、看色、端盤到機長,一個崗一個崗挪出來的。
非一般的“倔強”和心量,成就最強技術舵手

在哪個行業,練就一身硬功夫,都少不了一點近乎倔強的執著,劉惠春的執著是出了名的。當學徒時候,他遇到問題,弄不明白就不讓師傅走;當了機長,遇到問題,不琢磨清楚,他就不回家。
面對構造日益復雜的印鈔機,劉惠春深知光靠一股子韌勁兒遠遠不夠,必須完成同步的知識儲備。于是,在業余時間,他學習了印刷工程和計算機應用,取得了相關專業本科學歷。然而,談到劉惠春的成績,很多了解他的人都這么說:“惠春兒這本事,更多得益于人品和心量。”
因為是出了名的降廢專業戶,他頻繁地被從“馴好”的機器上“請”下來去“調教”問題機。績效也不是劉惠春一到就立刻上去,頭幾個月的磨合期,獎金待遇都受損,可劉惠春從來不找領導,他說:“不是誰都有機會開全部機型,這是錢都換不來的歷練。”
這份豁達配上不服輸的倔強,讓無論什么機器到他手里都特別聽話,這也成就了今日行業里印鈔技術的最強舵手。
成功訣竅無他,“笨功夫”做到家
自古就有“磨刀不誤砍柴工”的理兒,劉惠春的功夫正成就于扎實的積累。周末,常常是機器歇了他不歇,揣著紙筆、一項項記錄機器的參數。拿他的話說:“這是逐臺排查設備參數的好時機。”在信息化還未普遍應用于印鈔設備前,他就用這種笨辦法,完成了現在人常掛在嘴上的“建立大數據積累”。這一習慣延續下來,并成為車間里多年的“規定動作”。
每次新印品試驗之前,劉惠春都會利用休息日,帶領機臺操作人員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讓各機臺保持印刷數據的統一,印品的質量也得以保證。在特殊品試驗的攻堅期,針對線條清晰度差的問題,劉惠春帶領機臺人員從版墨紙的適配開始,一點點微調、一個個參數地過,重新排摸出一整套新的設備參數和工藝流程,將問題一舉解決。劉惠春常跟大家說:“捷徑無他,足夠長的時間,足夠的熟練,足夠準確的判斷”。依此“笨”辦法,一批優秀人才成長起來,成為業內最可寶貴的財富,也保證了一批批重要的印品得以順利生產。
以身教樹立榜樣,以言傳授業育人
這些年,劉惠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才的挖掘與培養當中。他連續多年被公司評為優秀技師、技術工人導師,簽約帶徒,培育出四名優秀青年技師機長。
在行業內,劉惠春也為人才的培養積極做貢獻。兄弟企業遇到問題,點名讓他去。趕上生產特別忙,他下班工服都不換坐上高鐵就去連夜解決,第二天再坐最早一班高鐵回來,經常是一千多公里,他24小時來個往返。如果趕上周末,他還會給兄弟企業做個培訓,讓自己的手藝真正在行業內開花結果。劉惠春數次參加行業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和題庫建設,他還被印鈔造幣總公司高級技師技能培訓班聘為授課老師。“劉惠春勞模創新工作室” 組建后他更是帶領工作室人員,提供全方位多工種技術交流,2017年,被評為“北京市職工創新工作室”。在他的悉心培養下,工作室的一批青年人快速成長,并成為公司乃至行業的后備人才。
育人之道,身教言傳。劉惠春為了參透生產工藝,拜公司質量技術權專家為師,從工藝管理、新產品開發等方面全方位深入學習,成為公司第一對“高師帶高徒”。這不僅成為北鈔的一段佳話,更在全公司掀起了終身學習的熱潮并更激勵了無數員工。
砥礪前行,為人民幣變色
入職33年,劉惠春先后參與了多套人民幣的生產試驗,更為第五套人民幣最具突破性的光彩光變技術做出了重要貢獻。
每每觸摸到人民幣上絢麗的光彩光變面額數字,劉惠春總是感慨良多。十八年間,星移斗轉,不斷提升的印刷技術,使我們的“國家名片”變得越發美麗。劉惠春也成為印制行業的翹楚,成長為“全國技術能手”、“北京市勞動模范”、“全國勞模”。無數榮譽加身,可劉惠春依然不離開機臺,將自己的全部奉獻給印制事業,在大家心里,他仿佛依然是那個為解決生產難題加班到深夜的小伙子。
(人民銀行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