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初心使命 決戰脫貧攻堅】
產業扶貧重精準 四味藥方治窮根
——記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駐村扶貧工作隊
“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詩人李白筆下的秋浦河美得令人沉醉,然而位于秋浦河源頭的石臺縣卻由于山多地少,一直是安徽省長江以南地區唯一的國家級貧困縣。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對口幫扶的奇峰村就地處秋浦縣的群山深處,是國家級的深度貧困村,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落后,人均耕地不足0.5畝。2014年合肥中心支行駐村扶貧工作隊派駐伊始,該村貧困發生率達24.9%,是當時安徽省貧困發生率的近三倍。駐村后,工作隊即開始對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問計問策。很快,他們意識到,奇峰村致貧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支柱產業。找到了“窮根”,駐村工作隊結合調研了解的奇峰村實際情況,對癥下藥,開出了“四味藥方”。

第一味藥——“互聯網+富硒茶”。由于自然生態環境良好,奇峰村產出的茶葉高品質、無公害且富含硒。但長期以來,茶葉銷路零散單一,價格也上不去。駐村工作隊第一時間想到借助“互聯網+”,打通奇峰村茶葉信息與交易不對稱的壁壘,提升茶葉附加值。就這樣,2015年5月奇峰村第一家淘寶網店正式上線運營。駐村工作隊制作了清新淡雅、中國風濃郁的網頁宣傳界面,設計了融合地方特色的環保包裝盒,并為奇峰村茶葉注冊了商標——“四庫春雪”。“庫”是奇峰村的古語,意思是山谷小路。這歷經風雨滄桑的山間茶樹,正如這古老而靜謐的村莊,在互聯網時代的浪潮中厚積薄發,擁抱自然的饋贈。
網店上線不久,就銷售了茶葉1000多斤,銷售額達8萬多元。2016年,在合肥中心支行的牽線搭橋下,駐村工作隊又開始嘗試與安徽農金社區“e銀行”電商平臺合作,約定對“四庫春雪”茶葉實施共創共享。有了平臺的銷售渠道和品牌的信用保證,奇峰村富硒茶在互聯網上銷售更加火爆,年均銷售金額達到50多萬元,帶動每戶貧困茶農增收數千元。
第二味藥——“種植食用菌”。 茶葉走出了大山,駐村工作隊又開出了第二味藥“種植食用菌”。奇峰村土壤肥沃、水質潔凈,全年中低溫期長、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種植食用菌,而且食用菌種植一次性投入長期受益,種植周期短、效益高。2016年,他們積極聯系省內食用菌龍頭企業,依托奇峰村優良的生態環境和富硒水土資源,企業負責進行技術培訓、提供菌種,奇峰村組織農戶生產并負責日常管理。
有了技術,還需要標準化的種植大棚。合肥中心支行黨委決定直接捐資100萬元、協調扶貧資金20萬元建設大棚,同時還申請了相關產業發展配套資金,用于修建保鮮庫和購買烘干設備。2018年,大棚正式投入使用,通過“公司+種植大戶+貧困戶”模式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4萬元,并帶動了貧困戶就業和增收。貧困戶都激動地說,他們種的是“幸福菇”。
第三味藥——“鄉村旅游”。奇峰村,渾然一體的自然環境,成片古村落民居錯落有致,旅游開發潛力巨大。2017年奇峰村公路暢通工程正式竣工通車,交通旅游條件極大改善,駐村工作隊以此為契機,謀劃了第三味藥“鄉村旅游”,大力推動旅游脫貧。
他們深度挖掘奇峰村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幫助奇峰村成功申報了國家級傳統村落。邀請上海同濟大學建筑學院制定了《奇峰村民宿發展前期規劃》。積極協調企業和金融機構實地考察奇峰村旅游項目。最終,深圳萬科集團欣然決定投資奇峰村民宿旅游項目,總投資約3000萬元。目前,首期近500萬元的工程已建設完成,預計將帶動包括貧困戶在內的200 戶村民增收。“農旅結合”模式受到了企業的高度認同,村民們都期待地說:“以后旅游搞好了,在自家門口就可以做生意了”。

第四味藥——“金融服務”。金融是發展產業的支撐,很多貧困戶不缺勞動能力、不缺手藝,就是缺資金。村里貧困戶老汪的妻子來自大西北,有做面食的手藝,想在鎮上開一家面館,就是沒資金。工作隊立即幫助她申請小額低息貸款,面館開業后生意紅火,收入節節高。幾年來,工作隊為奇峰村貧困戶聯系申請的扶貧小額信貸累計達到了660萬元,為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還在奇峰村打造了“惠農金融服務室”,真正實現了足不出村就能享受現金存取、存折補登、業務繳費等金融服務,村民們交口稱贊:“銀行開到自家門口了”。
在一系列產業扶貧舉措的推動下,幾年來,奇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貧困村順利出列。如今奇峰村正逐步駛入鄉村振興的快車道,一個美麗、和諧、富足、幸福的小山村雛形,已呈現在大家面前。她就是你我夢中的鄉愁——“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人民銀行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