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初心使命 決戰脫貧攻堅】
推進農村支付環境建設 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立足吉林農業大省特點,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持續優化農村支付體系建設,全力推進吉林省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他們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將農村支付環境建設作為“一攬子”普惠金融服務的“入口”,最大化地滿足了農村用戶差異化的需求。圍繞農戶貧困農戶的需求,將新型支付工具作為多樣化金融服務的驅動手段,構建高效便捷的新型農村支付體系。
支付便民 提質保量
在國務院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白城市通榆縣,15個鄉鎮、31個行政村、132個自然屯整體“易地扶貧搬遷”。長春中心支行密切跟進此項省內規模最大的易地搬遷工程進展,緊密結合人民銀行等七部委《關于金融助推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積極組織銀聯吉林分公司、吉林省農村信用社在21個“易地扶貧搬遷村”安置區建立助農取款服務站,推動支付服務進村入戶,及時填補安置新區基礎金融服務空白,同時對周邊商戶進行云閃付受理改造,監督落實扶貧補貼優惠活動,實現取款、轉賬、消費、農電繳費、金融知識宣傳等一體化綜合服務供給,惠及安置區遷移人口1.3萬戶、2.9萬人,尤其是對于長期居住、行動不便的老齡化人口日常消費、養老金支取等,提供了安全、便利的服務渠道,有力改善了“易地扶貧搬遷村”安置區的支付服務環境,同步促進移動支付等新興電子支付方式在縣域農村區域延伸發展。在此基礎上,長春中心支行不斷優化助農取款服務點功能建設,推動部分涉農銀行機構拓寬服務點設備應用范圍,在小額取款、查詢、轉賬、代繳電話費、電費、信用卡還款等服務的基礎上,開通代繳有線電視費、代售客運票、火車票等功能,指導涉農銀行機構將社保平臺、惠農商城與助農設備結合,滿足貧困地區急需的“一攬子”普惠金融服務需求。
支付利民 融合共進
在白山市靖宇縣榆樹川村,因殘致貧的大學生呂洪海,長期依靠經營雜貨店和助農取款服務維持生活開銷。了解到情況后,人民銀行和商務部門聯合考察,積極投入3萬元啟動資金,幫助呂洪海在助農取款點基礎上,創建覆蓋農產品采購銷售、農民日常生活消費、取款查詢等應用場景的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并配置“云閃付”隨機立減、發展新用戶等獎勵活動,綜合帶動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疊加發展。僅2019年呂洪海的服務點就實現了助農取款1358筆、金額69.35萬元,較上年分別增長26%、31%,他所開設的“拼多多”網店面向全國銷售農副特產189萬元,營業額也比去年上漲了35%。在服務點的引領帶動下,榆樹川村的木耳、柴胡等土特產借助電商平臺,小批量訂單日益增多,產品單價較2018年提高2.5元,銷量增加8000余斤,直接帶動全村貧困戶人均增收1000余元。
截至2019年末,吉林省共建有加載電商功能的服務點5594個,升級改造“助農取款+云閃付”服務點1500余個,縣域及以下地區云閃付月活躍用戶達18萬戶,占全省云閃付月活躍用戶的34%,有力地深化了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等非現金支付工具應用,初步形成了“移動支付+電子商務+精準扶貧”的良好工作局面。
支付惠民 產業興旺
立足于農村支付環境建設與產業扶貧的有機結合,長春中心支行按照長春市“輸血”與“造血”并重的思路,確保產業扶貧取得成效。扶余市三井子鎮雜糧雜豆市場是東北最大的雜糧集散地、農業部定點市場、商務部“雙百市場工程”之一,長春中心支行通過推廣“聯銀快付”業務,倡導以“銀行+收單機構+經紀人+農戶”的方式開展糧款非現金結算,累計實現交易金額2.4億元,極大方便了糧食收購結算,得到農戶的一致好評。便捷的支付環境更帶動了產業的聚集效應,也吸引了更多周邊地區的貧困人口參與到雜糧產業鏈中來,通過“福農通”等實時轉賬終端,僅白城一個地區雜糧市場累計交易金額就達到了35億元左右。
針對貧困戶點多面廣、自然條件較差、勞動力素質較低等特點,長春中心支行還引導涉農銀行機構完善省內3家大型中糧系企業優化“銀企直聯”系統功能,推進“銀企直聯+信貸產品”業務模式,企業糧食收購系統與網銀系統對接,實現購糧款批量支付、實時到賬,切實縮短了糧農售糧資金到賬時間,有效解決大型糧企與糧農間資金結算周期長的難題,為實現資金全流程、全方位實時監控提供安全便利,保證貧困農民真正可以快速直接享受到改革發展的紅利。
(人民銀行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