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鄒元彪 黃凱
根據路透獲得的一份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報告稱,未來一個時期物價上漲的壓力仍然不可忽視,當前貨幣政策仍要立足于防止貨幣信貸過快增長,從而為防止全面通脹提供一個偏緊的總需求約束環境,促進物價穩定.
人行金融研究所宏觀經濟分析小組撰寫的該報告稱,要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在全力支持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同時,繼續實施從緊貨幣政策,加強流動性管理;進一步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加快制定推進資源價格改革的相關配套政策.
對于5.12四川大地震,報告指出震災對整體工業生產影響較小,對農產品供應的沖擊相對有限,也不會改變宏觀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但災后重建會推高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并會增加短期通脹壓力.
報告認為,本次物價上漲具有深刻經濟背景,是全球經濟擴張和流動性過剩背景下初級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外部通脹壓力傳導的結果;是國內資源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低估壓力的釋放;是國內經濟一系列結構失衡等深層次矛盾的反映.
報告預計,從未來趨勢看,影響物價上漲的部分深層次因素依然存在,全年物價上漲壓力仍然較大.包括成本推動壓力仍然較大;糧價上漲壓力仍然存在;貨幣信貸反彈壓力仍不容忽視.
宏觀經濟由"熱"趨"穩"
人行金融研究所分析稱,進入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中國出口面臨較大的下行風險;從緊的宏觀調控政策和成本上升壓力使國內投資增速逐步回落,先后爆發的自然災害也給經濟運行帶來一定負面影響.這些變化使中國宏觀經濟整體由"熱"趨"穩".但目前經濟增長放緩尚屬溫和,沒有出現市場擔憂的大幅下滑.
報告認為,出口需求雖繼續放緩,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中國出口不會出現急劇下滑;投資需求近期雖有回落,但后期反彈壓力較大;消費需求仍將保持較快增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會進一步增強;物價漲幅持續保持高位,防通脹任務艱巨.
來源:路透社 2008年 6月 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