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AG台湾极品高潮内射,久久精品国产护士电影九一,国产一区二区精品蜜臀av,手机av免费在线观看不卡,啊轻点灬大JI巴又大又粗A片,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看片,91天堂在线观看一区二区,日韩av一卡二卡三卡不卡

  術語表   網站地圖    適老化無障礙 English Version
| 我的位置:熱點專題 > 熱點專題 > 金融生態 > 中央銀行與金融生態
高級搜索

加快征信體系建設 促進金融生態改善

字號 2009-07-07 10:42:51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戴根有

 

金融生態,指金融運行的外部環境,其中以征信為制度保障的信用環境是衡量、評價金融生態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目前我國金融生態環境中較薄弱的方面。加快建設征信體系,培育現代信用文化,對促進信用環境和金融生態的改善,發揮著重要作用。征信體系是現代金融的基石,是維護金融穩定的基礎。其主要功能是通過獨立的第三方機構采集和提供專業化的信用信息服務,促進企業和個人積累信用記錄,幫助解決金融交易中信息不對稱和逆向選擇問題,使債權人在充分了解債務人信用風險的基礎上自主做出信貸決策,促進金融交易的順利進行。征信體系的建設,有助于提高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水平,提高金融機構自主定價、科學定價的能力,提高金融市場合理配置資源的能力,維護金融穩定,從而改善金融生態,改善經濟增長結構,促進經濟健康、持續地發展。

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征信體系建設

2002年初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建設全國企業和個人征信體系。同年11月,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必要條件,也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強全社會的信用意識,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都要把誠實守信作為基本行為準則。按照完善法規、特許經營、商業運作、專業服務的方向,加快建設企業和個人信用服務體系。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逐步開放信用服務市場?!?span lang="EN-US">2004210日,溫家寶總理在全國銀行、證券、保險工作會議上強調,金融安全事關大局,維護金融安全,必須健全金融法制,加強金融監管,整頓金融秩序,加快信用體系建設。要加快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建設,規范社會征信機構業務經營和征信市場管理。

2002年,按照國務院的要求,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國家發改委和國務院信息辦為副組長單位,共17個部委()及工、農、中、建、交5家商業銀行共22個單位,于20023月組成建立企業和個人征信體系專題工作小組,負責起草征信法規、編制征信業標準和提出全國企業和個人征信體系建設總體方案的任務。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專題工作小組較好地完成了任務。20039月,國務院通過調整人民銀行的“三定”方案,賦予人民銀行“推動社會信用制度及體系建設,規范和促進信貸征信業的健康發展”的職責,將“管理信貸征信業,推動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列為人民銀行的主要職能。同年11月,人民銀行系統成立了征信管理部門。

二、征信體系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全國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建立。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的改革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改革深入到社會的各個方面。面對多元的經濟主體和金融服務面的擴大,商業銀行貸款對象不再是單一的國有企業,而是眾多信息不對稱的多元企業和個人。在新的形勢下,商業銀行迫切希望有一個共享的借款人信息平臺,能夠全面了解借款人的信用信息。

90年代初期,人民銀行深圳經濟特區分行率先研究貸款企業經濟檔案制度。在總結深圳經驗的基礎上,1996年人民銀行在部分大中城市實行貸款證制度;1997年開始依托計算機技術建立全國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主要是為商業銀行提供企業信用信息服務,同時也為中央銀行金融監管和貨幣政策研究提供信息支持;1998年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在15個地市試點;1999年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在每個城市范圍內實現了信貸數據聯網上報并提供查詢服務;2001年上半年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在城市聯網的基礎上,信貸數據向省會城市數據庫集中,實現了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轄區內的聯網查詢,并實現了在各省域內的查詢,全部信貸數據集中到人民銀行中心數據庫;2002年底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實現了全國聯網查詢。至此,全國統一的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初步建成。

截至20054月底,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收錄全國借款企業444萬戶,人民幣貸款余額近16.8萬億元,占全國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的89%,除消費信貸外,企業貸款基本都進入了系統。今年1-4月份系統月均查詢量110萬次。近年來,該系統的功能和服務不斷加強,通過提供關聯企業信用信息查詢、按行業分類的貸款信息查詢等服務,使金融當局及時掌握信貸投向等信息,在重大案件處理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已經成為銀行防范金融風險、降低信貸成本、提高貸款效率和提高金融監管水平的重要工具,商業銀行已將查詢該系統作為貸前審查的重要程序。目前,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的升級工作已啟動。系統升級工作將以現有系統為基礎,擴大采集數據內容,增加信息產品種類,擴大系統功能,將系統升級改造成全國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

全國統一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投入試運行,2005年底將在全國聯網運行。20世紀90年代末期,隨著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的快速發展,征信體系不健全的矛盾逐漸突出,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指示,人民銀行著手開始建設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1999年,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在上海開展個人征信試點。200071日,在人民銀行的積極參與和支持下,100多萬上海市民成為中國首批擁有信用記錄的個人。在總結試點經驗和深入研究國外個人征信經驗的基礎上,中國人民銀行組織商業銀行醞釀建設全國統一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

200412月,全國統一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實現了在北京、重慶、西安、南寧、深圳、綿陽、湖州七城市15家商業銀行的聯網查詢,計劃2005年底實現全國聯網查詢。屆時,該數據庫將與所有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實現聯通,其聯網終端可以深入到商業銀行每個信貸人員的業務柜臺。

個人信用數據庫主要采集與銀行發生借貸關系的個人的基本信息、結算賬戶信息、借還款信息、信用卡等信貸信息,人口覆蓋量當以億計。目前,根據征信體系建設的整體規劃以及國務院信息化領導小組的要求和統一部署,人民銀行正在積極與有關部門協商,研究、制定和實施建立企業和個人征信體系所需的信息共享的具體方案。

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是我國征信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它的建成不僅有利于商業銀行個人客戶信用信息共享、防范消費信貸風險,而且有利于促進個人信貸的穩定發展。通過系統積累個人信用記錄,對改善全社會的金融生態環境和提高國民的信用水平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

征信法規建設穩步推進。為保證征信業穩定健康發展,人民銀行一直致力于推動征信立法的工作,并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立法經驗。1996年人民銀行頒布《貸款證管理辦法》;1999頒布了《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管理辦法(試行)》,對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在業務內容和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規范。2002年人民銀行牽頭的國務院征信專題工作小組在征求各部門意見基礎上起草了《征信管理條例》初稿,正在進一步完善。目前,人民銀行正在積極與其他部門配合開展征信立法的有關工作。近期,人民銀行將以部門規章的形式發布《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其目的是為保障個人信用數據庫的正常運行,保護個人合法權益,約束個人信用數據庫提供規范服務,為制定更高效力的征信法規提供立法實踐和基礎。

此外,信用調查和信用評級機構獲得初步發展,現代信用文化建設邁出步伐。

三、我國征信體系發展的前景

我國征信體系建設在取得重大進展的同時,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征信系統建設水平仍然相對落后,遠不能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征信法制建設滯后,特別是在涉及公民隱私和企業商業秘密等方面,無法可依,給征信體系建設造成困難。社會有關方面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發展思路等方面的認識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和統一。特別是就征信體系的建設思路而言,應該明確:企業和個人征信體系立足于全國,服務于地方;立足于金融部門,服務于全社會。另外,司法和政府有關部門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是征信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

今后,人民銀行將繼續堅定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和部署,從中國實際出發,加快征信體系的建設。一是推動加快征信立法,形成有法可依、依法規范的征信市場;二是特許經營、商業運作,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公平競爭、優勝劣汰;三是統一規劃,分步實施,起步階段發揮政府推動作用,加快征信體系建設和市場培育,逐步形成在信用信息基礎數據采集環節的規模效益,避免重復建設和信息分割,在信用評級、評估等信用增值服務環節各具特色、平等競爭,既充分利用各項資源,發揮規模效益,又適應不同征信需求,多層次、多方位的征信機構體系;四是統一關鍵技術和業務標準,促進信息共享;五是初步建立包括政府部門分業監管、行業自律管理在內的較為完整的市場監督管理體系;六是穩步對外開放,維護國家信息安全;七是加強征信宣傳教育,培育現代信用文化,提高社會信用水平。

總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配合下,不遠的將來,我國將建立起世界一流的全國統一的企業和個人征信體系,并極大促進我國金融生態的改善。

 

(本文作者系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局長)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