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次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企業的影響而言,重要的不是升值2%帶來的即期影響,而是在于匯率形成機制的變革上。這不僅意味著那些與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業務聯系緊密的企業將要更多地面臨匯率風險,也促使那些與國際貿易關聯不大的企業與公眾增強匯率風險意識,將匯率風險的意識納入企業與個人經濟行為決策中。
一般來說,公司因匯率變動必須承擔的風險有三種:一是換算風險;二是交易風險;三是營運風險。
(1)換算風險又稱為會計風險,在每個會計年度結算時,公司必須編列合并財務報表,如果一家公司有子公司在國外,就得承受換算風險。公司須先將子公司以外幣編制的財務報表轉換成以母公司所在地貨幣編制的財務報表,再進行合并。由于合并報表的編制涉及匯率的換算,因此報表上的利潤會因為匯率的變動而產生變化。由于換算風險是因為會計處理而產生的,因此同一公司在不同會計準則下,有可能承擔不同程度的換算風險。目前世界各主要國家進行會計換算時基本上以現行匯率法與時點法并用。
(2)交易風險是指公司以外幣計價的合約現金流的本國貨幣價值可能會因匯率變化而產生變動。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必定經常會與貿易伙伴或金融機構簽訂各種合約,不論簽訂的是哪一種合約,只要以外幣作為計價單位,則此合約就會帶給公司額外的交易風險。也就是說,只要公司有以外幣計價的合約現金流,就要承擔交易風險。
(3)營運風險是指公司非合約現金流的本國貨幣價值有可能因非預期的實際匯率變化而產生變化,因而影響公司整體的價值。一家公司所承受營運風險的程度能夠衡量實際匯率變化會影響公司整體價值到何種程度。營運風險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兩國經濟基本面的相對變化而引起實際匯率變化,進而影響到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因此營運風險又稱競爭性風險。營運風險與交易風險合稱為經濟風險。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具有外匯收支業務的進出口企業、擁有外幣資產和負債的企業以及外商投資企業影響較大。一般來看,人民幣升值對進口比重高、外債規模大或具有高流動性和巨額人民幣資產的行業是長期利好的;而對出口行業、外幣資產高或產品由國際定價的行業沖擊較大。